| 1. 83年臺灣省政府農林廳頒「青蔥蘭陽一號推廣」農業二等獎。 |
| 2. 92年社團法人中華種苗學會頒個人事業成就獎。 |
| 3. 94年國際同濟會台灣區總會頒第29屆十大傑出農業專家。 |
| 4. 104年台灣農業推廣學會頒優秀農業推廣教育人員獎。 |
| 5. 選育耐熱、高產、質優之青蔥品種,分別於83年2月經農林廳新品種命名審查小組通過「蘭陽一號青蔥」命名,經過2年積極推廣,栽培面積佔宜蘭縣80%,於85年獲得農林廳頒發之農業二等獎。「福蔥-蘭陽三號」於89年12月命名通過獲准推廣,夏季耐熱,冬季抽苔乃配合開發蔥苔食譜,提供民眾嶄新的消費型式,增加農友收益。 |
| 6. 建立青蔥健康種苗繁殖體系,利用組織培養方式繁殖生產無病毒之青蔥種苗,單位產量可提高25%,有效增進農友收益,並與三星地區農會及三星監獄產學合作,將學術研究產業化,更充份開發利用受刑人潛力。 |
| 7. 推動銀柳產業發展:選拔多樣化銀柳切枝,輔導農友正確之採收後處理,使產品得以延長儲架壽命,協助農會結合花藝,多元化行銷銀柳,提升產業競爭力。 |
| 8. 規劃與執行引導青年返鄉從事農業工作之「漂鳥計畫」以補救農村勞動力不足;建構全國農業在職訓練網站「農民學院」,架構職能地圖、統一課綱,有系統、有階層地輔導農民學習農業管理知識;「農業張老師」藉由改良場退休專家輔導農友以補試驗改良場輔導人力之不足。 |
| 9. 輔導農村婦女利用農暇學習「第二專長」補貼家用。開辦「照服員訓練」養成農村婦女專業照顧技能就近服務村里高齡者;創立「農村巧藝」品牌,邀請大學設計學院教授輔導農村婦女的手工藝品精緻化、商品化。推動「少油、少鹽、少糖飲食」料理、計運用在地農產品創意料理競賽。 |
| 10. 輔導高齡者「健康在地老化」,規劃高齡者「心理健康、環境安全、社區參與」,藉課程、活動引導高齡者勇敢面對老化,居家防跌倒由建築系教授改善農村廚房與浴室,開發創意課程啟發高齡者學習漸緩老化,積極參與農村活動,學習過程拍攝「搖滾吧!爺奶」電影成各部會效尤對象。 |
| 11. 輔導農村青少年「做中學」作業組活動,導入農業生產、生活、生態元素,由操作、觀察、檢討學習了解農業,以青銀共學方式傳承農業技術 |
| 與文化,利用草根大使計畫與國外青年交流農業技術與文化差異。 |
| 12. 推動大蒜種植與採收導入「農機一貫化」,依據農友種植、採收、去根等習慣研發機械,透過觀摩會實證種植機械大幅減少人力需求。開發「電動履帶高空作業車」無油耗、適合各種果樹園的整枝修剪、套袋、採收工作,大幅改善農友爬樹或樓梯的意外,提供安全工作環境。 |
| 13. 推廣節水高粱「台南7、8號高粱」活化水源不足之嘉南平原農地1,000公頃,管控採收品質與種原生產,由農業委員會鏈結金門酒廠開發溫潤、濃烈二款高粱酒產品。督導育成「高油酸台南20號落花生」解決落花生不耐儲藏問題。 |
| 14. 推動小番茄、芫荽、青蔥病蟲害整合防治,盤點主要病蟲害發生時間與環境,輔導農友正確用藥,降低農友不合格率,並提升產量。 |